English

不要轻易毁田种花

1998-03-2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邵春霞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

花卉业自1993年、1994年获得可观的利润之后迅速升温,不少人准备改粮种花。但在目前花卉市场不规范等情况下,盲目发展花卉业隐藏着相当大的风险。业内人士告诫——

随着春天的到来,有不少人对高利润的花卉业跃跃欲试,准备在春耕之际极力扩大花卉种植面积,改粮种花。但是,许多人对当前我国花卉业既有机遇也有风险的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。

与我国改革开放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伴,色彩缤纷的鲜花渐入百姓生活之中。据林业部统计,自80年代以来,全国花卉面积由1982年的0.8万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7.5万公顷,增长了8倍;花卉科技水平迅速提高,已有22项重大花卉科研成果;并已具备大规模育种能力,如国家投资的辽宁种球繁植基地,现在已能提供各类花卉种球的生产能力3000万粒;花卉产值由3亿元增加到50亿元,14年间增长了15倍,产值年递增60%以上。单位面积产值最高达6.4万元。现在,花卉年出口创汇达1.3亿美元,比1993年翻了一番多。去年仅鲜花生产就达10.9亿支。

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云南、大连、成都等十几个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均已成立,全国花卉商店已达7000多家,并以每年30—40%的速度增长。我国已成为世界7个花卉年出口创汇额增长超过20%的国家之一,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花卉生产力和消费潜力的国家。

但是,需要提醒的是:我国花卉业开拓者现已得到了丰厚的回报,后来者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。业内人士告诫:花卉业投资不要盲目,花卉业是高投入、高产出、高效益,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有高风险。

花卉业自1993年、1994年获得可观的利润之后迅速升温,以户为单位的花卉生产经营者大量增加。但据介绍,这些人生产面积多在1亩以下,规模小,品种杂,商品率低,技术和生产设施落后,并由于受传统小农观念的束缚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,处于小、散、多、杂的状态,市场观念淡薄,商品意识、竞争意识、信息意识薄弱,参与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,势单力薄。导致商品种类陈旧,批量小,质量差,不能实现长年均衡供应,花卉生产的盲目性突出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最容易受到损失的,就是这些小生产者。

在我国花卉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的情况下,与外商的竞争能力也十分有限,以致近些年来,洋花开始大量进入我国,如郁金香、洋水仙、比利时杜鹃、巴西木、荷兰铁等,并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上升。无疑,这对我国的花卉市场是一个挑战。据悉,国外的花卉产品是高投入、高科技的体现,市场已非常成熟。

发展花卉业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,现在我国花卉科研水平还比较低。据统计,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世界总面积的25%,但产值不足1%。因科研经费不足,就连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现代化的玻璃花卉生产试验温室,都因耗能大而停止了工作。

虽然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,但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,花卉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产业,因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。据悉,具有一定花卉专业知识或花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,月薪已在5000元以上。

据专家介绍,一亩地种粮大约收入3000元左右,种果菜大约收入6000—8000元。比起种花,收入虽低一些,但生产粮食有国策做保证。现在有的省仅鲜切花一项就占地达1亿亩,如再扩大种花面积,一旦供大于求,其损失不言而喻。尤其是北方地区,因花卉生产成本高,更不要轻易毁粮田种花。

现在,林业部、农业部、水利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摸清花卉业实际状况,加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。花卉协会名誉会长陈慕华、会长何康一再强调,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,少走弯路,防止盲目发展,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花卉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